探源青铜明码 赓续千年文脉

日期:2025-02-28 浏览:

【切记总书记嘱托】◎本报记者 王禹涵    西依石鼓山,东临茵喷鼻河,一座形似青铜方鼎的建造耸立在陕西省宝鸡市城西,这里就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晨曦熹微中,博物院门前已会聚八方来客。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离开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核时指出,我国青铜文化积厚流光、残暴光辉,活着界文化史上自成一家。要增强青铜器文物的维护研讨跟宣扬阐释,更好激起全社会特殊是青少年对巨大故国跟中汉文明的酷爱。    2月24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这座承载着中汉文明基因暗码的博物院,以翻新之姿,向众人报告着3000年来的沧桑剧变。    沉迷式不雅展体系让何尊启齿“讲故事”    何尊,这件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国宝,其腹底铭文中的“宅兹中国”字样,是迄今为止发明“中国”二字最早的笔墨记录。从5000多年中汉文明的传承中一起走来,“中国”二字不只雕刻在何尊底部,更铭记在每个中原后代心中。    “咱们应用多模态数字技巧,让文物‘活起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摆设研讨部副主任郭晶向记者展现最新研发的沉迷式不雅展体系。经由过程激光投影与全息影像的叠加,何尊底部的“宅兹中国”铭文在何尊背地的屏幕上渐渐开展,共同三维建模的西周首都场景,不雅众仿若置身3000年前西周时期。    为晋升文明传布效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对基础摆设停止了改革进级,并于往年春节前焕新迎客。主题为《青铜铸文化》的基础摆设集合了1100余件青铜器文物佳构,片面展示了周秦汗青开展头绪,同时借助高精度数字技巧重现凤翔雍城、岐山周原等遗迹原貌。三维声乐影像投影、元宇宙AR交互休会等多项前沿技巧的利用,不只加强了展览的互动性跟兴趣性,还让不雅众取得愈加丰盛跟深刻的汗青文明休会。    郭晶表现,传统博物馆的展览方法曾经难以满意不雅众的需要,特殊是年青不雅众对互动性跟沉迷式的休会有更高等待。因而,院方踊跃摸索将数字化、智能化技巧融入展览的各个环节。同时,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破足馆藏,匠心打造《你好,何尊》等系列研学课程,领导先生深挖何尊背地故事与文明外延,扑灭年青一代对传统文明的热忱。    “博物馆+”策略让文物抖擞新活气    “快看,这个‘年夜盘子’动起来了!”记者循声看去,一个充满各式青铜器图片的电子屏幕前,猎奇的孩子们竞相用手触碰这面“魔墙”,经由过程手势即可触发文物3D模子扭转、缩小铭文剖析。    将文物的三维模子数据奇妙植入展览之中,这只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发展文物数字化维护名目的一个缩影。2024年,由该院牵头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可挪动文物数字化维护名目》实现了对宝鸡16家文博单元品级文物的数字化收罗,搭建起数字资产治理体系与青铜器数字化维护体系两座坚固的“数字碉堡”。    “这段时光,咱们牢牢依靠文创、展览、社教等载体,把深刻研讨的结果、踏实的维护功效,活泼鲜活地浮现出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宁亚莹告知记者。    凭仗文物数字化维护的丰富结果,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应用3D打印技巧制造鼎簋模子、3D演示视频展现青铜器制造工艺,还制造了可挪动文物数字化教导课程。创意实足的展览浮现方法,不只让不雅众愈加直不雅地懂得青铜器的制造工艺跟汗青配景,也进一步晋升了展览的欣赏性跟教导性。    文物虽无言,汗青留印记。陕西作为“自然汗青博物馆”,踊跃践行“博物馆+”策略,推动“云展览”“互联网+文物教导”落地。正如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贾强所言:“陕西将连续发力,让文物在新时期绽开全新活气。”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